那是让你的孤独无所遁形的晨曦——孤独摇滚完结总评


(资料图)

“书写孤独是征服孤独的不二法门” ——理查德·耶茨

孤独摇滚完结有一段时间了,前天凌晨刚在B站看完最后一集,辗转很久总想着要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怎样才能配得上这么一部从观感到人物到内核都有着极高水准的动画,什么话语才能总结这样一场绝佳的追番历程。

就观看体验而言,引瓶子的话说,“这部作品的制作组简直就像取之不尽的百宝箱,每周每周我们都会期待着里面又会有些什么好东西呢”,用泛式的话讲,“孤独摇滚就像是动画之神赐给我们的宝物……但这恰恰不是神赐予的,而是人造的奇迹”。从制作组的角度来看是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插上翅膀,从观众的角度则是寻找到了如活泉一般源源不断的快乐。我们都很幸运,能够在正确的时间遇见这部正确的作品,无论是滨路晶老师原作可供再造的巨大潜力,还是动画幕后梅原班的厨力与创造力,亦或者是每一个高技术力的二创,一步一步将这个作品丰富,导向了一个作者、制作组、观众共同创造作品,也同样被作品回馈的和谐。

就作品内核的表现而言,青春、成长、团队,或者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孤独摇滚的内核太丰富了,我简单挑一个“孤独”,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这世上的孤独很多,不止是十一种,或许每个人的故事,都有一种孤独。或许是畏惧开口,或许是特立独行,或许是背负梦想,或许是困于社交,不需要你是一个失意的军人、或是时运不济的学者,不需要冰块和石头的沉重、或是凄切的一阵风,只要其情尚存,或多或少都有孤独。小时候青涩而遥远的理想现在再看仍旧十分美好,但是徒增迷茫;家里留存的和老朋友交流的信纸现在翻出仍旧会扬起嘴角,但是电话再没能打过去;和父兄亲人视频通话仍旧会互相问候,但是也有几年没有回去了;再拿起钢笔想要表达仍旧会热血沸腾,但是字句斟酌间甚至无法自我感动,只能辗转、辗转。当孤独和烦闷成为一种常态,人难免会麻木,幸而我遇见了孤独摇滚。

我一直以来的生活经验让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孤独是可以掩盖的,于是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都奔走在人群之间,用笑颜代替喜怒哀乐,以掩盖使灵魂忘记孤独。而《孤独摇滚》则让我明白了另外一件事情,孤独是可以接纳的。我一直觉得摇滚是个载体,承载孤独的载体,因为它宏大到可以承载几乎所有的情绪与思想,就像本作的另外一个主题,“青春”一样。青春是热烈的,摇滚是热烈的,就像吉他的扫弦永远能唤起人内心的激情一般,也能够唤起孤独。或许是在某一个时刻,也许是拿起吉他、贝斯、鼓槌或者麦克风,也许是想起课堂、花园、老家和写字台,发掘孤独之中,蕴藏的那一丝灵魂深处最为温柔的“情”,是梦想、是信条、是重要的人、是想做的事,找回它们,接纳生活,并无必要舍弃辗转与迷茫,因为我们仍在滚动中向前。不改变“孤独”如这颗星球一般沉静的苍蓝,而是顺应那孤独的歌者随风而吟,让激越的歌声传遍苍穹。如是,以孤独成就摇滚,以摇滚承载孤独。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孤独摇滚》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感受,也就是对前文总结而言,我一定会用《翻转岩石》中的那句,“那是让你的孤独无所遁形的晨曦”。它的内容让我回忆自己的孤独,它的内核让我接纳自己的孤独,它的追番环境又让我一时感到不再孤独(草,流水线?)。当听到那句“明天还要打工啊”的时候,摊在写字台前的凳子上,第一遍的ed4我鬼使神差地没有用心看画面,而是随着韵律,思索明天的早饭、思索什么时候回老家,没有怅然若失,没有完结后的空虚。长赞一句波门,而后“我也该努力了啊”,就如滚动于这冻结世界一般,奔向前方。

作者语:是自己这段时间看孤独摇滚的心情的一部分简记,如果后面有时间也许会解读一下本作的其它主题(关于观感我好像也只能说这么多了,我对于动画并不专业)。我真的太太太太喜欢孤独摇滚了,是我继轻音之后最喜欢的音乐番,文字还比较稚嫩,情感也没太表达出来,但是真的想写点东西。最后没啥可以说的了,波门、喜门、虹门、凉门、晶门、梅原门、斋藤门、陆田门、二创的各位门【合掌】(什么玩意)

关键词: 一种孤独 动画幕后 取之不尽 生活经验 视频通话 鬼使神差 最后一集 什么东西 分享一下 或多或少 热血沸腾 什么玩意